公告信息
引领信息时代指挥控制科技产业创新发展——2013第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主题演讲摘要

发布人:mall 发布时间:2013/9/2 9:00:57  浏览次数:4445次

8 月5-6日,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的2013第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国内指挥控制领域70余位院士、专家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高科技公司等近2000余名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指挥控制、科技产业、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大会主题,深入交流信息时代指挥控制科技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大会现场座无虚席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葛振峰上将、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刘继贤中将,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副主任胡晓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参事、中国工程院戴浩院士作了大会主题报告,围绕指挥控制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和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从战略层面对加快推进我国指挥与控制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出了前瞻性、建设性思考。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主题报告站位高、时代感强,反映出我国指挥控制领域在军事、经济和社会不同角度发展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引领信息时代指挥控制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中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葛振峰上将

葛振峰上将在题为《关于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些思考》报告中,探讨了战争复杂性问题的发展变化,他指出,信息时代战争中的技术复杂性已上升到与人性复杂性是同等重要的辈份,研究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需要技术人员将军事人员带进专业领域,也需要军事人员把技术人员从专业领域带出来。在总结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基本经验和存在主要难点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相应的解决思路。


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刘继贤中将

刘继贤中将在《加快推进指挥控制科技创新的思考》报告中认为,战争军事行动的需求、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需求、拓展战略空间行动的需求是当今推进指挥控制科技创新的源动力。他提出,推进指挥控制科技创新要注重确立战略思维,即注重全局思维、注重系统思维、注重超前思维。同时,他强调,要在规划上、项目上和成果上实行军民融合,快速推进指挥控制科技创新。


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教授

王飞跃 教授在《面向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的指挥与控制:关于平行系统军事体系的理论、方法及应用》报告中指出,战争源于理性的有限,战争的手段取决于智力的水平,而CPSS重新定义了理性和智力的空间与边界因此必须以变革的眼光重新审视CPSS之后的国防与军事事务。不久的未来,一个国家的军事国防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不再取决于其外在的物理军队与装备如何,而是由伴生的内在的计算军队与装备之规模和水平所决定的。我们必须抓住CPSS所带来的历史性的变革时机,用更广、更深、更新的思路来考虑面向CPSS的战争组织与行动,创新军事体系与建设,开启并领导新的世界范围内的军事事务革命。


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副主作胡晓峰教授

在题为《基于仿真数据的指控体系分析—“大数据”时代的战争复杂系统研究》的报告中,胡晓峰教授认为,指挥控制是作战体系中最复杂的要素之一,它涉及到了体系的结构和演化,也涉及到对抗的过程和结果。要想对体系实施有效的控制,就必须从分析体系的性质入手。但是,由于作战体系属于复杂系统,传统方法很难解释其内在的规律性、根本性的问题。因此,需要找到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而基于复杂网络方法,对有人参与的指挥控制仿真演习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可能是作战体系分析的一条可行途径。他在演讲中从“体系分析为什么困难”这一问题入手,介绍了战争复杂性的概念,总结了体系分析面临的主要挑战:第一,体系的规模庞大,如何对其进行整体性分析?第二,体系组分交互复杂,如何反映其复杂性特点?第三,体系由人主导,如何纳入对人的因素的分析?

他在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作战体系分析的新方法,即复杂网络与大数据方法;并以指挥控制体系演化分析为范例,介绍了基于仿真数据的作战体系分析实践。在探讨指挥控制的关系时他强调,“指挥是艺术”,是指挥员智慧在作战中的体现;“控制是科学”,是科学原理对作战规律的反映。寻找作战体系运动的基本机理和规律,是体系制胜的必要条件;而掌握正确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是指挥艺术得以展现的基本保证。


于全院士

于全院士在《解读美军“空海一体战”》报告中指出,“空海一体战”是美国第一次针对中国而提出的一种作战构想和作战方法。美国提出“空海一体战”的有着深刻的战略背景和实现基础。他认为,美国提出“空海一体战”的主要目标,就是对付解放军飞速发展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或“杀手锏”装备。美军与解放军作战主要包含从对抗初始攻击,致盲解放军作战网络、压制导弹攻击等作战行动,逐渐夺回战场主动权,直到最终赢得持久作战几个阶段。“空海一体战”的核心内容,也就是“电子战”、“太空战”和“网络战”。最后,他提醒大家,作为一名军人,要时刻警惕美国正在全盘布局、全面推进“空海一体战”,正在认真准备一场针对中国的世纪之战。


蔡鹤皋院士

蔡鹤皋 院士在《机器人技术前沿与最新发展动态》报告中认为,无人驾驶智能化系统将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危险的任务,成为未来战争中的主角。在分析无人系统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特征及对未来战争影响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智能化无人作战系统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分类方法,结合UGV、UAV、UUV和空间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他认为自主性、动态避障、传感器等七大技术是机器人发展的关键技术。他指出,海陆空全方面覆盖、立体化全方位发展,提升自主性,提升相互适应性,快速推动实现由军用转向民用,是无人系统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李伯虎院士

李伯虎院士作了题为《复杂系统建模仿真技术中几个问题研究》的报告,他提出了复杂系统高效能仿真技术的含义、重要作用和研究内容,并从满足复杂系统高端建模仿真及海量用户按需提供云高效仿真服务等两类用户及其三类模型仿真(数学、人在回路、硬件在回路)的角度,讨论了发展复杂系统高效能仿真技术的技术需求。同时基于研究实践,他提出复杂系统高效能仿真技术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十类技术:一是复杂系统高效能仿真语言;二是复杂系统高效能仿真算法;三是高效能仿真系统体系结构;四高效能仿真硬件技术;五是高效能仿真软件支撑技术;六是高效能仿真可视化技术;七是高效能云仿真技术;八是复杂系统高效能仿真系统VV&A技术;九是海量数据管理技术;十是复杂系统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与评估技术等技术。


陈志杰院士

陈志杰院士的报告是《未来空地协同管理技术及系统发展》,他在总结国际国内空中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寄信管理需求基础上,提出未来空地协同管制的基本理念及技术框架,并分别从飞行从原先飞信号向着飞数据时代进行转变,信息服务从飞行前延伸至飞行全过程实现连续提供,累积空中交通运行历史数据持续优化国家空域系统,改变传统的飞行被动管制结构向着空地协同方向发展等角度。同时他进一步提出了未来协同管制的新技术概念及关键技术、核心系统研究进展情况,为掌握国际国内空管技术发展动态、了解我国下一代空管系统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参事

闪淳昌在《提高应对危机和风险能力》的报告中认为,我国发展当前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一是自然灾害严重,防灾基础薄弱;二是事故灾难处在易发期多发期;三是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四是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再加上民族宗教问题的影响和敌对势力的破坏;五是高风险的城市与不设防的农村;六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七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明显增强,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空前加大,对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八是中国内外应急管理战略发生重大转变。提高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研判力、决策力、掌控力、协调力和舆论引导力,及时快速获取突发事件现场的信息并加强综合研判是科学决策的关键。提高应对危机和风险能力,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决策,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戴浩院士

戴浩院士在《网络赋能的指挥控制(NEC2)》报告中,介绍指挥控制的几种概念模型,分析了工业时代六种C2方法,阐述了以“网络中心战”思想为指导的网络赋能指挥控制方法,对信息时代与工业时代的指挥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提出C2成熟度模型及其演进模式。同时,报告对指挥控制敏捷性的概念及其度量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应急事件的处置,详细阐述了C2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


Copyright © 《 智能系统学报》 编辑部
地址:(1500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1号楼 电话:0451- 82534001、82518134 邮箱:tis@vip.sina.com